-
-
上传于:2012-04-05
粉丝量:15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相关
- 目录
- 笔记
- 书签
更多相关文档
暂无目录
点击鼠标右键菜单,创建目录
暂无笔记
选择文本,点击鼠标右键菜单,添加笔记
暂无书签
在左侧文档中,点击鼠标右键,添加书签
爱心铸品牌 -凯发官网入口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 爱心铸品牌地方 徐 鹏 约 1591 字 2009 年 8 月 26 日当第 920 位贫困大学生手捧助学金时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已成功举办了 6 年爱心助学活动。 6 年助学路发端于一个偶然事件运作于一套系统的机制生成一组感人数据激发一串强烈效应锻造出一个闪亮的品牌。 一个事件激发党报责任感 2004 年 7 月的一天贫困生李虎振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里好不容易为他积攒多年的 1 万多元学费被盗了。 《徐州日报》首先对此作了报道此后集团所属《徐州日报》 《彭城晚报》 《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合力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呼吁...
文档格式:pdf |
页数:2 |
浏览次数:6 |
上传日期:2012-04-05 06:31:21 |
文档星级:
爱心铸品牌地方 徐 鹏 约 1591 字 2009 年 8 月 26 日当第 920 位贫困大学生手捧助学金时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已成功举办了 6 年爱心助学活动。 6 年助学路发端于一个偶然事件运作于一套系统的机制生成一组感人数据激发一串强烈效应锻造出一个闪亮的品牌。 一个事件激发党报责任感 2004 年 7 月的一天贫困生李虎振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里好不容易为他积攒多年的 1 万多元学费被盗了。 《徐州日报》首先对此作了报道此后集团所属《徐州日报》 《彭城晚报》 《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合力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呼吁社会为李虎振提供帮助。爱心潮水般涌来仅 3 天李虎振的学费就解决了。报社迅速扩大救助范围呼吁社会向更多的李虎振奉献爱心。不到一个月募捐了 12 万元并成功资助了 24 名贫困大学生入学。意外的收获让主流媒体影响力得到充分彰显。 集团主要领导认识到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就要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 一组数据映照出爱的洪流 近年来每年七八月间由社长亲自挂帅的集团爱心助学办公室运作自如。由《徐州日报》 《彭城晚报》 《都市晨报》 、中国徐州网的采编强手组成特别报道组集中发稿报网融合、内外互动。舆论强势凸显。 6 年来爱心助学活动共募集善款 592 万元使 920 名贫困学子圆梦。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随时对特困学子进行爱心资助。 其中有近百名学子获得“一帮一”的结对帮扶资助。资助人中有企业家也有工薪阶层有机关干部也有下岗工人有学校教师也有普通农民。小到 8 岁孩童大到 84 岁老人。是爱心助学把他们汇集到一起凝聚在一起。 一串效应谱写和谐新乐章 助学形式年年新特色各不同。一帮一结对、助学一元捐、励志报告会、助学活动图片展、助学晚会进社区、爱心寄语短信助学、助学奖学金设立„„这一切形成爱心助学的徐州特色。助学活动也因此多姿多彩。 有的学生毅然将多余善款捐助给其他贫困生有些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且受到学校和当地表彰有的学生将奖学金让给更为困难的同学有的受助学生将毕业后首月工资捐给爱心助学基金„„ 聚合效应、创新效应、反哺效应、浸润效应四种效应的交融叠加化成更加浓郁的和谐氛围推动着公民意识的增强党报谱写着文明和谐的新乐章。 一种常态呈现责任“生态链” 这些年来报社还将爱心助学作为推进社会责任建设、提升徐州市民责任意识的有力抓手经过 6 年苦心经营精心打造如今助学活动在徐州已经成为常态。 报社内部运作已成常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每年七八月份报社员工都将其当作一种自觉行动视作一次精神充电看成一番业务磨炼。 基金成员单位主动捐款已成常态。 基金成员单位是助学资金来源的主体 近 20 家成员单位每年都捐出巨额资金。有的基金单位几年来捐款已近百万元成为活动中的助学“大户” 。 市民奉献爱心已成常态。每年不到 7 月很多市民来信来电询问助学活动何时启动活动开始后热心市民捐款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许多人捐完便走不留姓名、不留单位、不求报道来去匆匆。有的市民年年活动年年捐款成为助学常客。 一个品牌彰显报业竞争力